苹果本周悄悄地更新了一波产品,包括 iPad Air, iPad, MacBook Air, Mac Studio。除了常规升级芯片和全面放弃被诟病已久的 8G 起步内存之外,没有新东西,只有更精进的刀法。
iPad Air 的最大更新来自于芯片,从 M2 到 M3 确实可以获得性能方面的提升,并且最大存储空间也来到了 1TB,但还是依然没有高刷。而基础版的 iPad 用上了 5C+4C 的 A16,其实残血版的 A 芯片倒也没什么,但是 USB 的规格依然停留在 2.0。
苹果的这些伎俩其实已经复刻在其他方面了,例如虽然内存不再坚持 8GB 起步,但是一众新品的存储空间却依旧坚持停留在 256GB。尽管最高的选项来到了 1TB 甚至 2TB,但价格令人惊叹。iPad Air 11 英寸的 1TB Wi-Fi 版本售价为 ¥8699,eSIM 版本为 ¥9999,而 13 英寸 Wi-Fi 版本售价为 ¥10399,eSIM 版本居然要 ¥11699!天呐,一万多买个祖传 60hz 回去?为什么不买性能和屏幕更好,只是存储稍小的 iPad Pro 呢?甚至它比最新的 13 英寸 M4 MacBook Air 16G+1TB (¥10999) 一个正经生产力工具都要贵上不少。
说到新的 MacBook Air,芯片从 M3 升级到了 M4 之外便想不出其他任何更新了,所以苹果开始延续在颜色上进行创新,新增了一种天蓝色。尽管这款新的轻薄本在叠加国补的背景下,性价比是令人满意的,但限制在 16GB 的内存在 2025 年全球 AI 时代的浪潮下注定没办法跑什么东西。最后是 Mac Studio,从 M2 Ultra 升级到了 M3 Ultra/M4 Max,继续延续精准的刀法。可能是某种妥协导致苹果在最新一代的产品上使用了跨两代的芯片,但如果这个 SKU 继续爆炸,那么这款产品的阶级还要区分得更加明显。
纵观如今的苹果产品,产品线已经越来越乱了。仅仅 iPad 一个系列就有 iPad/iPad Air/iPad Pro/iPad mini 四个产品,而以 iPad mini 为例,算上颜色、存储空间和网络连接方式的区别,SKU 总数轻轻松松就可以达到 24 种之多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抱怨苹果产品的型号越来越琢磨不透了,不仅复杂的产品线难以聚焦,祖传的刀法也代表着苹果公司的着眼点早已不在用户而在于回报。
如今,公司盲目追求资本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,Vision Pro 推出后几乎无人问津,传闻中的 Apple Car 也宣布放弃不了了之,更有 Apple Intelligence 迟迟无法适配也已近导致 AI 方面全面落后,各种 OS 上面的 bug 也层出不穷,甚至核心的工业设计一直都在开倒车。衰弱是显而易见的、各个方面的,但幸好有库克还可以继续把库存管理好,难以想象当苹果的刀法大师一旦退休,整个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会出现多大的麻烦。
苹果现在几乎已经重现了乔布斯 1997 年回归前的状态了。彼时的乔布斯被赶出苹果之后,各种奇怪的东西全都端上了桌,但折腾到危险境地的苹果还有乔布斯力挽狂澜。而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,这次没有乔布斯值得期待,更不会有乔布斯回归了。
(Photo by Jimmy Jin on Unsplash)